《財經》專訪 | 十年再回首,貝瑞基因周代星:開啟新的征程
受到新冠疫情刺激的不只有“接地氣”的地攤經濟,還有“高大上”的基因測序行業。過去數月,頻繁出現的核酸檢測,讓全國人都熟知基因測序。在此之前,只有對孕婦進行的無創DNA產前檢測(NIPT),是為數不多的被批準商業化的基因測序產品。
2020年5月,距離周代星著手將NIPT落地中國已有十年,他所參與創立的貝瑞基因也在這一市場領跑了十年。
隨著基因測序的應用不斷拓展,200余家公司涌入賽道,下一個十年,貝瑞基因是否還能保持優勢?
新的競賽在腫瘤檢測領域展開。2017年8月,貝瑞基因將腫瘤業務獨立出來,成立和瑞基因。此時競爭者已如雨后春筍,同一賽道的多家企業已經啟動上市融資計劃,沒有了先發者的光環護佑,和瑞基因能否后來居上?
這樣的競爭格局是創業之初周代星就預料到的,競爭沒有增加周代星的焦慮,反而是信心。他對和瑞基因目前能夠處在頭部梯隊感到滿意,“這條路還很長”。
5年后,癌癥患者基因檢測率有望達50%-80%
在2020年底前實現肝癌早篩項目落地,在醫院以特檢形式進入商業化,是貝瑞基因參股子公司和瑞基因目前最主要的任務。自2013年成立腫瘤業務部以來,貝瑞基因為此籌備7年。
2013年,貝瑞基因在北京的實驗室收到了一批來自合作醫院不到500份的血液樣本,用于腫瘤基因檢測產品的早期研究。
這次試驗研究的目的,是探尋能否通過DNA的一種特殊變化——甲基化——來判斷普通人是否患有腫瘤。
其中一位女性異常高的甲基化指標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周代星認為,“根據我們以往的試驗數據推算,這位女性如果不是懷孕了,那么就有很大可能患有腫瘤。”
醫院很快給出了反饋,這位女性當時沒有懷孕,也不是腫瘤患者。然而跟蹤一段時間后發現,血液樣本的主人確實懷孕。這不但證實了試驗數據的可靠性,同時也提醒他們,甲基化指標受到的影響因素復雜,后續試驗中還出現了懷孕、年齡等干擾因素。
因此,周代星認為,僅憑甲基化一項指標,來判斷患者是否有腫瘤,難度太大。而要完全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所需研究成本非常高。
基于此,貝瑞基因迅速調整戰略:首先,增加了多種維度的指標來輔助確診,其次,將研發范圍圈定在患癌比例更大的高危人群中。
需要不斷試錯的腫瘤檢測產品研發道路更為漫長,尤其是與貝瑞基因的NIPT從籌劃到進入臨床只用了一年相比。
雖然NIPT商業神話難被復制,但腫瘤檢測卻有著更大的市場前景。一旦產品本身成熟,市場擴張或更加迅速。NIPT發展至今,中國每十個孕婦中,約有2到3人做過NIPT,市場滲透率在20%以上。
周代星認為,隨著靶向藥物增多,突變基因明確,肺癌患者做基因檢測的滲透率,在未來的3年到5年,預計可達到50%-80%。這意味著,大部分的肺癌患者,未來會通過基因檢測來確定治療方案,選擇藥物。
根據中國國家癌癥中心2019年報告,肺癌、肝癌位列死亡率較高的兩大腫瘤疾病。中國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10%,絕大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不同于肺癌藥物的不斷突破,肝癌的治療藥物相對較少。因此突破方向集中在更為前沿的肝癌早篩。
癌癥早篩產品希望做到的,一是在醫學影像還不能觀察到明顯腫瘤時,使用基因產品能夠明確測出;二是做到比傳統的篩查方法準確度更高、漏診率更低。
2018年,和瑞基因聯合國家肝癌科學中心、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發起了全國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極早期預警篩查項目(PreCar),項目包括了18家合作醫院。
在2019年CSCO大會上,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的侯金林教授公開介紹項目數據:能夠相較現有診斷金標準提前6-12個月篩查出極早期肝癌患者,特異性96%、靈敏度93%。將轉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將提升5倍以上。
周代星介紹,根據2019年公布的項目階段性數據,針對3000多名肝硬化患者跟蹤監測發現,經過PreCar模型篩查出的第一批55例肝癌極高危人群,在隨后6個月內的隨訪中,已有8例被確診為新發早期腫瘤,較完成隨訪患者的轉癌率富集了13倍以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分患者的腫瘤大小都在0.8~2.5cm之間,全部處于肝癌早期(0期+A期),其中約75%處于肝癌極早期(0期)。這些患者的腫瘤出現,既沒有侵入附近的組織,也沒有擴散。這項研究計劃進行三年跟蹤檢測,等全部完成后,將成為基因檢測技術進入癌癥臨床診治的關鍵數據支撐。
新的征程已經開始
“未來的十年,遺傳病檢測將再次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這兩年我們的研發團隊一直在圍繞臨床需求進行產品管線的布局。”周代星如是回應貝瑞基因近兩年的低調行事,“相比于十年前,我們有更多的技術儲備,未來的兩年中,積累的成果將會一一與大家見面。”
想要知道腹中的胎兒是否患有染色體疾病?只需要采集孕婦10毫升靜脈血,就可對其中游離的胎兒DNA進行檢測,準確率可達99%。這是十年前,NIPT帶來的產前檢測革命。
不到5年的時間里,貝瑞基因完成國家藥監局布置的NIPT產品延續注冊的作業:至少10家臨床機構、總數不少于10萬例的NIPT臨床使用數據。并于2019年8月,貝瑞基因NIPT試劑盒延續注冊獲批。
延續NIPT優勢的同時,貝瑞基因還在攻克更加復雜的遺傳疾病基因檢測。過去的十年,基因測序的發展,從識別是否存有一整條染色體的增加、減少,轉向更微觀的層面,如何甄別出一條染色體上,是否有基因突變,小片段的缺失、重復等。
每一項新技術都旨在幫助更多的家庭,了解孕期中的胎兒是否健康。中國新生兒缺陷發生率約5.6%,其中一些與疾病關系較為明確的基因,是基因檢測行業在努力攻克的對象,如脊髓性肌萎縮癥(SMA)、地中海貧血癥、脆性X綜合征(FXS)以及假肥大性肌營養不良(DMD)等。
現行檢測技術能夠實現上述疾病的部分亞型的檢測,但是還沒有針對所有亞型的完美方案。
基因測序技術的上游環節相對穩定,因此基因檢測企業所比拼的就是在相同的儀器平臺下,誰能更好的進行利用和創造。對技術路徑的選擇與放棄考驗著每一家企業的管理層。
諸多公司嘗試通過應用較廣的二代測序技術在遺傳病檢測上有所突破,貝瑞基因也是如此。但實驗結果總是與預期有很大的差距,周代星判斷這條路行不通。與基因測序上游企業的深入合作是貝瑞基因的戰略之一,2019年,貝瑞基因也采用同樣的思路,與三代測序技術企業PacBio合作。
“不僅是地中海貧血癥,貝瑞已經通過用三代測序技術完成一系列的遺傳病解決方案。在未來的十年內,貝瑞會一直延續之前的技術優勢,至少目前我們仍保有幾年的優勢水平。”周代星說。
而遺傳病檢測的技術趨勢,周代星判斷,只需3到5年,和這四種遺傳疾病類似的許多遺傳疾病的基因檢測難題就會被攻克。“遺傳疾病的檢測,很快將不再是檢測出一部分亞型,而是99%的近乎完美的方案”。
不過,一項技術成熟,距離商業化落地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已經得到廣泛認可的NIPT在市場滲透率上并沒有迅速增長,而貝瑞基因的市場占有率在近兩年也維持穩定。基因技術商業化的要素之一是民眾的認知。
新冠疫情,是一次市場認知的普及。疫情出現后,貝瑞基因作為福州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主要承接方,日檢測量超過10000人次,為全市8000余家企業團體提供檢測服務,總檢測量超過30萬份。
2020年6月1日,福建省可移動核酸檢測實驗室啟用。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貝瑞基因為福州市量身定做了這一可移動的實驗室,達到生物安全二級以上的標準,實驗室實現負壓,可在采樣后3小時內完成檢測。
周代星坦言,新冠疫情讓更多人知道了基因測序,在未來的疾病篩查和診斷中選擇基因檢測,需要全社會認知的改變。“無論是遺傳病檢測抑或腫瘤檢測,整個行業有序、快速的發展,也是我所期待的。”
過去的十年或者未來的十年,貝瑞基因關注的重點,始終是為可應用的臨床治療提供解決方案。為此,貝瑞基因計劃更多地參與基因檢測的全產業鏈的布局,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本文轉載自《財經》雜志